二度“易主”的耀皮玻璃迎來了新的實際控制人———上地集團,在資深人士看來,上地集團入主耀皮玻璃,是國資企業改革的重要步驟,但不排除前者有借殼上市的動機。
耀皮玻璃是上海市國有資產監督管理委員會(以下簡稱“上海市國資委”)麾下的三級企業,一年前便是,一年后還是。不同的是,它從國資委的一個盤子,移到了另一個盤子,這一移,耗時一年之久。
11月24日,上海耀皮玻璃集團股份有限公司發出公告稱,公司第一大股東上海建材(集團)有限公司(以下簡稱“上海建材”)由上海國盛集團有限公司(以下簡稱“上海國盛”)所持有的100%股份,已經無償劃轉給上海地產(集團)有限公司(以下簡稱“上地集團”)。
但早在去年9月22日,耀皮玻璃便發出實際控制人變更的提示性公告,9月28日,雙方簽署了權益變動相關文件,并于同年10月13日,上地集團公開披露此項變更報告。
對于上地集團來說,這不僅僅意味著旗下多了一家上市企業,還意味著終于又有了一個上市平臺。對于耀皮玻璃來講,“搬家”到適合自己的地方已非首次經歷,而上地集團成為耀皮玻璃的實際控制人一事落地之后,耀皮玻璃二度“易主”。
針對此事,耀皮玻璃方面表示:日前,工商變更手續已經完成。與此同時,一位房地產行業資深研究人士則表示:上地集團入主耀皮玻璃,是國資企業改革的重要步驟,但不排除前者有借殼上市的動機。
從“歸類”到“歸屬”
對于上海國盛剝離耀皮玻璃,無償轉讓給上地集團一事,耀皮玻璃證券處事務代表黃冰告訴中國房地產報記者:“上海地產集團主營房地產業務,對下游玻璃企業實施產業控制,將有利于耀皮更好地發展”。
資料顯示,耀皮玻璃前身上海耀華皮爾金頓玻璃有限公司,于1983年成立。后于1993年改制為股份有限公司,并成為國內玻璃行業中首批上市公司之一。2011年,上海耀皮玻璃集團正式成立,母公司正式更名為“上海耀皮玻璃集團股份有限公司”。
針對耀皮實際控制人發生變更一事,中南財經政法大學房地產研究學者張東教授分析道:“國資委調整資產結構實屬正?,F象。過去,企業是被歸類,但是當產業鏈中某家企業出現問題時,容易使其他企業受到牽連,現在,為了適應和應對市場經濟的發展,吸納不同類型的企業以謀求多元化發展,成為資產結構轉型的潮流?!?span>
據了解,上地集團成立于2002年,是經上海市人民政府批準,在對上海市國有房地產資源進行整合基礎上成立的國有獨資集團公司,注冊資金42億元人民幣,截至2013年底,上地集團總資產1201.6億元,凈資產279.65億元。集團主營業務包括土地儲備前期開發和灘涂造地建設管理,以及房地產開發、流通和服務。
上地集團的入主并非耀皮首次“易主”。此前,耀皮玻璃已有“過戶記錄”。早在2011年1月21日耀皮玻璃發布公告稱,近日公司接到中登公司上海分公司過戶登記確認書,上海耀華玻璃廠所持公司計1.18億股國有法人股無償劃轉給上海建材集團的過戶手續已經辦理完成。
自此,上海建材以26.33%的持股比例成為耀皮玻璃第一大股東,而上海建材的全資集團上海國盛則成為耀皮玻璃的實際控制人。
資料顯示,上海國盛主要開展非金融為主、金融為輔的投資,資本運作與資產管理,產業研究和社會經濟咨詢等業務。同時聚焦上海市先導產業和新興產業,承擔上海戰略性產業項目投資,是上海市參與大型客機項目實施的出資主體,占中國商用飛機有限責任公司總股本的26.32%。
不難發現,上海國盛這位大佬近幾年的動作確實比較頻繁。2014年初,先是剝離了上海蔬菜集團,一位接近國盛的人士稱其原因為蔬菜業務并不盈利;同年7月7日,完成了長江計算機集團的協議轉讓;在不久之后的7月15日,再次公開掛牌轉讓上海建材整體股權。
根據業內人士的說法,上海國盛剝離上海建材的原因似乎與蔬菜集團相似。中國房地產報記者翻閱耀皮玻璃2015年第三季度報發現,其1-9月份的營業收入為19.79億元,2014年同期營業收入為21.62億元,同比下降8.44%;同時歸屬上市公司股東的凈利潤竟跌至-0.89億元。
耀皮玻璃的業績下行似乎印證了河北省一位相關證券人士的說法:“在建材行業低迷的態勢下,為將旗下企業做大做強,從而對其實施重組,也不失為集團剝離企業的可能性之一?!?span>
對此,“實際控制人的變更,事實上只是產業鏈的歸屬問題,不能稱之為收購,只能說是管理者變了”,耀皮玻璃相關負責人趙先生告訴中國房地產報記者。
誠然,上海國盛一系列的重組動作,都是國資企業改革的縮影,而耀皮玻璃的兩次過戶亦是如此。那么,對于上地集團來說,搖身成為耀皮玻璃的實際控制人又意味著什么?
上地集團欲借殼上市?
“上地集團成為耀皮玻璃的實際控制人以后,不排除其欲借殼上市,通過單一企業上市實現集團整體上市的動機?!币晃环康禺a行業研究人士告訴中國房地產報記者。
日前,上地集團工作人員表示公司仍未上市。但是中國房地產報記者了解到,上地集團謀求整體上市的步伐由來已久。
早在2010年5月17日,上地集團旗下兩家上市公司金豐投資(600606.SH)和中華企業(600675.SH)便發布公告表示,因控股股東上地集團正在研究關于公司的重大事項,故停牌5個工作日。當時市場人士普遍認為此舉為上地集團謀求整體上市的動態,但結果并不理想。
值得注意的是,早在2004年7月,中華企業、金豐投資曾分別發布公告,稱其國家股已從原控股股東上海房地(集團)有限公司名下劃轉到上海地產集團名下。此后的一段時間內,業內人士都將兩者作為上地集團的上市平臺,直到綠地集團收購金豐投資,成功實現借殼上市。
“耀皮玻璃實際控制人的變更,我不便多說,但是綠地是個背景,上地集團也是同樣的背景?!币晃唤咏さ闹槿耸侩[晦地透露道。在追問是否上地集團將耀皮玻璃作為新的上市平臺時,該知情人士拒絕繼續回答,并稱“我們都簽訂了保密協議”。
所謂的“保密協議”并不便隨意揣測,但“綠地是個背景”卻值得深究,這與上地集團旗下的金豐投資有著密切關聯。
今年8月18日,綠地集團重組金豐投資事宜塵埃落定,前者在上海證券交易所正式揭牌開市,一躍成為中國市值最大的中資地產公司。自此,中華企業成為上地集團旗下唯一一家上市公司。
據悉,中華企業主營房地產開發業務,與上地集團的同業競爭問題一直被業內詬病。與此同時,中華企業近幾年過高的資產負債率并不利于上地集團將其作為最優的上市平臺。
資料顯示,中華企業的資產負債率在2014年度末為81.9%,在2015年第三季度末上升至85.3%,且業績預告為虧損。一般來說,企業資產負債率高,財務風險就相對較高,這意味著可能導致現金流不足,從而引起資金鏈斷裂,如若不能及時償債,會導致企業破產。
相比之下,耀皮玻璃的資產負債率一直在正常范圍內變動,2014年末為51%,2015年第三季度末為55.2%,雖然受到上游企業的影響,但資產情況還算比較正常。不得不說,如果作為上市平臺來說,耀皮玻璃在資產方面的優勢勝過中華企業。
一位經營證券投資行業十多年的人士告訴中國房地產報記者:“耀皮變更實際控制人是國企改革的一個動作。一般來說,企業改制的原因有幾個,一是為了提高效率而必須解決同業競爭問題,二是需要理順管理機制,三是通過借殼上市來實現做大做強。”
與此同時,針對國資企業未來變革與發展的趨勢,張東向中國房地產報記者分析道:“在房地產行業迅猛發展二三十年以來,地產企業一邊需要轉型,需要在新常態下整合產業鏈,上地集團與耀皮玻璃的事情便是一例,但同時也要面臨土地財政弱化的趨勢。當然,因為地方政府尋找財稅來源并非一蹴而就的事情,所以這種弱化會經歷一個相對漫長的過程。”
這也意味著,除了上市這一難題,上地集團還將面臨新的挑戰。
聯 系 人:
馮先生 15063695366
電子郵箱:wwfffjm@vip.163.com
孫先生 158 6366 1028 181 0636 2208
電子郵箱:15863661028@163.com QQ:499696289
郎先生 186 7807 0741(出口)
電子郵箱: 524048772@qq.com
劉女士 135 1638 8822(出口)
電子郵箱:lorysaa@139.com
葛先生 138 0536 2163 (內貿)
電子郵箱:13805362163@163.com
袁先生 135 0536 6271(內貿)
馮先生 152 6581 2555(石英砂)
李先生 186 6065 2355(煤炭)
通訊地址:山東省濰坊市坊子區鳳凰街168號
電話傳真:0536-7601368
公司網址:http://shandongsilicon.com